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早知道这款大数据综合风险预警神器 几十万的血汗钱就不会被骗了
早知道这款大数据综合风险预警神器 几十万的血汗钱就不会被骗了
作者:发布时间:2018-07-16 12:39:40来源:

  近日,自南京、上海和杭州多家P2P平台相继暴雷之后,深圳P2P也凑热闹爆出炸雷。据统计,仅六月份全国就有46家网贷平台出现问题,进入七月上旬全国又有32家问题平台出现。钱宝300亿,善林600亿,易租宝700亿,唐小僧800亿,成千上万的投资者在一场场“雷的盛宴”中,财富被洗劫一空。

  “早发现这款大数据综合风险预警神器,几十万的血汗钱就不会轻易被骗了”,投资人张大哥在某金融科技论坛上如是说。其实象张大哥一样投资被骗者还真不在少数。

  易租宝不义,钱宝网骗钱,善林不善,唐小僧并无佛性,投资人被一茬茬地割韭菜。客观来说,这笔账不能全算在骗子头上。纵观骗子们的场场骗局,其骗术实在算不得高明,基本套路都大致相同。高息作诱饵+低风险承诺,地球人几乎都知道,这是江湖上惯用的庞氏骗局。但骗子却屡屡得手,被骗者更是一茬接一茬。难怪有江湖戏言,这年月不是骗子太多而是傻子不够用。这果真是一个博傻的年代,还是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P2P频繁暴雷原因到底是什么,众多被骗者原因到底为什么呢。

  一、P2P频繁暴雷的因素分析

  骗子大行其道,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环境方面的,有骗子本性方面的,有政府的监管方面的,当然也有投资者不理性方面的。

  社会方面的原因。利益多元化时代,社会财富和资源分配不均衡,“一夜暴富”的神话不断被演绎。这种社会环境下,一些人的心理失衡,其追逐暴利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这就为骗子的产生创造了必要条件。

  监管方面的问题。政府监管的长期缺位导致P2P行业一度野蛮生长,纵观我国民间金融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基因先天不足。小贷公司、P2P等民间金融机构,从开始诞生其身份就很尴尬,明明干着金融的事,却不能算作金融机构,银监会不管,政府监管不能,失去了有效监管的约束,形成今天的金融乱象也是必然。

  投资者个体因素。心态失衡、追逐暴利、风险意识欠缺。这些弱点一旦被骗子利用,便容易上当受骗。更主要的原因是,投资人能力缺乏,导致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被动地成为受害者。因此,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防范金融骗局的关键。

  二、金融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多元而复杂

  当今社会,是一个金融产品多元化和金融信息泛滥化的时代。此场景之下,各种金融产品鱼龙混杂良莠难辨,有许发起人在设立公司时就动机不纯,有的发起人在“自首”时直言不讳地讲,其实自己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准备自首了,只是投资人还继续投资,资金链没有断裂所以就一直维持着。这是赤裸裸的金融骗局大暴露。

  投资人风险意识淡薄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其风险防范能力弱才是根本。投资人缺少必要的风险防范能力,骗子们设局挖坑,投资人很容易上当受骗。

  信用风险产生的原理是信息不对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诸如国家信用体系建设,信用立法建设,风险数据库建设,以及投资人教育及金融科技的物理支持等。这项工程对金融的专业化、信息化与科技化都有较高的要求。

  1、首先是金融消费者与金融骗局始作俑者的信息不对称

  事前的尽职调查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点。统计结果显示,那些受骗的金融消费者当中,百分之八十的消费者是因为无法识别金融骗局所致。那些骗局的始作俑者有的因诈骗曾经上过“老赖”黑名单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作奸犯科者。如果投资者有一定风险意识和基本风险防范技能,通过可靠的征信渠道,快速查询并获取这些重要信息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2、其次是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与金融机构及金融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

  在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大数据萃取与挖掘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在金融风险防范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一些功能强大并且实用的风险工具应运而生,这些工具科技含量极高且富有创造性。但是很多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对此竟一无所知。

  3、在大数据泛滥的信息化时代,原始的尽职调查方法根本不能适应金融业态发展的需要。据统计,要把某项产品或者产品发起人在网络上作出全面的风险排查,需要上五千多个网站才行,光是法院系统的网站就两千多个。这对投资者来说,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

  三、当金融科技应用于风险领域,信息不对称问题不再是不能攻克的难题

  1、风险预警难题目前是我国金融领域共性问题

  我国还未进入征信国家行列。目前仅有的一部信用立法是《征信业管理条例》,全面统一的征信数据库尚未真正建立。许多征信数据散落在不同的数据产生部门及社会的各个角落,目前仍然缺少权威而全面的统一征信数据库,人民银行的征信数据库数据涉及领域相对单一,社会征信成本高。投资人信息获取渠道过于狭窄,信息和数据挖掘深度不够,对于关联风险、交叉违约风险等多层复杂风险的识别能力较弱,影响了对市场主体实质风险的识别与判断。

  2、大数据综合风险预警平台为解决金融消费者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可能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通过处理结构化数据及非结构化的语言、图像等信息,改进工作流程、提供新型的产品和服务,并做出数据化或者物理的信息反馈。依赖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以及自然语言处理三大技术,可以快速完成投资人进行身份识别、产品验真、风险预测等系列动作。

  笔者前不久在上海参加一个金融科技高峰论坛,琳琅满目的高科技金融产品其先进性与实用性超出笔者的想象。其中一款“大数据综合风险预警平台”印象深刻,这是一款集先进性与实用性于一身的信用风险预警类产品。

  大数据综合风险预警平台有效解决了事前预警难题。平台集大数据归集整理和分析于一体,整合了司法、工商、税务、媒体等二十多个领域一百多个维度的信用数据,数据量更是达到40亿,是目前国内权威的征信数据库。如果需要全面排查一个征信对象风险,只需进入一个网站,使用一个搜索引擎,一键式查询,便可轻松对二十多个领域一百多个维度的风险信息同时进行排查预警。用户不仅可以在PC端实时查询,也可以在手机客户端轻松使用,只需登陆微信客户端的《大数据综合风险预警平台》微信公众号,便可实时、高效地对调查对象进行风险核查。被查询对象是否有过失信行为,是否涉诉,是否被工商处罚过,是否因偷税漏税被处罚,以及是否曾被媒体曝光等二十多个领域的事,可以“一网打尽”。会场上体验者普遍反应都很好,更有金融消费者反应,早知道有这款大数据综合风险预警平台,自己那几十万的血汗钱也不至于被骗了。

  更为奇妙的是,大数据综合风险预警平台还具有事后实时预警功能。投资人投资以后,仍然要对投资的产品及商家不断进行监督和预警,以确保投资资产的安全。投资人可以在大数据综合风险预警系统中订制监控对象或产品的关键词,这些监控对象或产品如果在上述二十个领域和一百多个维度当中,不管哪方面出现风险信息,都会第一时间同步以短信或Email方式推送到预订者事先预留的手机或者电子邮箱当中,便于第一时间发现风险并作出快速反应,把损失可能性降到最低。

  四、多管齐下治理金融乱象

  整治金融乱象首先要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入手。加强信用立法,加快信用数据建设步伐,建立社会信用惩罚与管理机制,是净化社会环境,防范金融风险的治本之道。建立“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的良好社会信用氛围。

  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必然之举。国家从民间金融的主体资格、行业定位等方面进行规范,加强顶层设计。另外,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当积极作为,建立信息共享、人才共享和监管协调诸方面常态化监管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是整治金融乱象的主要抓手。金融消费者是最终的市场主体,整治金融乱象理应从加强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入手。培养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风险防范能力,全面提升市场主体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分享到

热门推荐

VR网站 更多+

  • 鸥课学院

    2017-09-12
  • 玖的VR

    2017-08-10
  • 虚幻引擎社区

    2017-07-15

热门活动

热门专题

合作伙伴

虚拟现实媒体|站点地图|关于我们|招聘信息|VR新闻滚动|联系我们|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14-2015 VRRB.CN All Rights Reserved
VR日报 深圳大海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13353号 网站邮箱:gexsf@hotmail.com